新年伊始,一部备受瞩目的动画电影《哪吒 2》尚未上映,便因一句网传翻译 “quickly quickly biubiubiu” 引发了全民热议。当这句在道教文化中神圣而庄重的 “急急如律令”,被演绎成这般诙谐且无厘头的英文表述,瞬间点燃了大众的讨论热情。虽官方迅速辟谣,但这一闹剧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文化翻译领域长期存在的困境与挑战。
“急急如律令”,这短短四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重量。它最早脱胎于古代官方文书的惯用结束语,彼时,“如律令” 三字常出现在公文末尾,旨在督促下属迅速执行命令,其背后是国家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迫切需求。随着历史的演进,道教将这一具有强大执行力象征的表述吸纳进自身的咒语体系。在道教的世界观里,咒语是沟通凡人与神灵、调动天地间神秘力量的特殊媒介,而 “急急如律令” 则赋予了这些咒语如同官方律令般不可违抗的力量,成为道教仪式中驱邪祈福、消灾解难的关键元素。从历史文献到民间传说,从道观法事到文学作品,它无处不在,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
然而,当尝试将 “急急如律令” 翻译成外语时,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文化层面,西方文化中缺乏与道教相对应的完整信仰体系,对于这种借助神灵之力、遵循神秘规则的表达方式,他们理解起来存在巨大障碍。语言层面,汉语的简洁凝练与英语的语法结构、词汇习惯大相径庭。“急急如律令” 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简洁中传递出强烈的祈使语气,这种语言美感在翻译过程中极易流失。以往的翻译案例中,我们不乏类似的教训。比如 “饺子”,曾被简单直译为 “dumpling”,但 “dumpling” 在英语中泛指各种用面皮包裹馅料的食物,无法准确体现饺子独特的外形、制作工艺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直到 “jiaozi” 逐渐被国际接受,才让饺子有了更精准的文化标识。
面对这些困境,文化翻译者们需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在翻译 “急急如律令” 时,意译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其译为 “Execute with the speed of a divine decree”,“divine decree” 传达出 “神灵的指令” 这一含义,与道教借助神灵之力的理念相契合,“execute with the speed” 则体现出迅速执行的要求。同时,为了帮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译文后添加注释,详细介绍道教文化、咒语的作用以及 “急急如律令” 的历史渊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文化翻译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文化长征,每一个词汇、每一句咒语的翻译,都是一次文化的跨洋之旅。从 “急急如律令” 的翻译风波中,我们看到了文化传播的坎坷,也看到了无限希望。在新的一年,期待更多文化翻译者勇挑重担,用智慧和汗水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全球人民在文化的交融中,共同感受人类文明的多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