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口碑崩盘:创新失控与观众期待的错位
作为《封神三部曲》的续作,《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自上映以来便备受争议。尽管首日票房破亿,但其豆瓣评分仅6.1分,远低于前作的7.7分,更在春节档多部影片中垫底。从万众期待到口碑崩塌,《封神2》的问题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瑕疵,更源于创作逻辑与观众期待的严重割裂。
一、叙事失控:魔改逻辑与角色崩坏
《封神2》最受诟病的是剧情的“魔改”与逻辑混乱。影片试图通过创新重构经典神话,但部分改编被观众认为“离谱”。
例如,太子殷寿死后化为魂魄,竟能吸收元始天尊的力量,这一设定完全颠覆了传统封神故事的框架,引发原著粉丝的强烈不满。
类似的争议情节还包括姬发与邓婵玉的爱情线——两人从敌对到相爱的过程生硬突兀,甚至被调侃为“战场恋爱小时代”。
在闻太师攻打西岐的高潮戏中,姬发因与邓婵玉“眉来眼去”而错失战机,这种为情感戏牺牲叙事合理性的做法,直接导致主角人设崩坏。
角色塑造的失败进一步加剧了叙事失控。第一部中聪慧果决的姬发,在续集中沦为优柔寡断的“恋爱脑”,甚至被观众讽刺为“扶不起的阿斗”。
而原著中极具魅力的其他角色(如姜子牙、哪吒等)几乎沦为背景板,唯一出彩的邓婵玉也因强行加入爱情戏而削弱了女将军的独立形象。
这种“为创新而创新”的改编,既未尊重经典内核,也未能满足现代观众对角色立体性的需求。
二、技术短板:特效争议与审美疲劳
尽管影片标榜“史诗级特效”,但实际呈现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场景被观众吐槽为“PPT式战争场面”,千军万马对冲的镜头甚至被拿来与20年前的《指环王》对比,凸显技术层面的粗糙。
此外,特效风格的不统一也备受诟病:某些场景追求华丽炫目,却因缺乏艺术性而显得廉价;另一些本应震撼的斗法场面则因剪辑混乱而失去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