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活动 > 手机活动 > 中国新能源突破千万大关,但为何说2025年止卷在即?

中国新能源突破千万大关,但为何说2025年止卷在即?

发布时间:2025-01-14 22:58:59来源: 13041198719

进化论中说,最终在自然演化中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的物种,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

以卷为名的2024年终于落下帷幕,这一年用怎样夸张的赞美之词来形容也不为过。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年度产销均首次突破 1000 万辆大关;渗透率连续5个月保持在50%以上;2024年1—11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3%。朴素的民族自豪感让我们对这一系列数据欢欣鼓舞。

但繁华之下,是倒闭、退市、亏损,难不成苦果都被车企咽下去了?福利都被消费者享受了?当然也不是,今年的新闻把“史上最难”这个定语都用倦了,消费者承载了放方方面面隐形的压力。

如果说2024是繁荣而冲突的一年,那么2025年已经展露其严峻而冷酷、理性的一面,车企又会何去何从?

 

产量突破千万辆,产业发展全面开花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 2009 年起步,而直达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才开始纳入统计体系,因为当年产量才1.8万辆。到 2018 年的年产销量突破 100 万辆大关,再到 2022 年的年产销量突破 500 万辆,直到2024年12月31日产销量突破千万辆大关。从产量破百万辆用时10年,到百万辆到五百万辆用时4年、五百万辆到破千万辆仅用时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断加速。

这个速度有多夸张呢?举个例子,2019年年初,比亚迪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2018年圆满收官产销量突破50万辆”,那时候比亚迪还是卖油车的,新能源车销量占比48%,也已经是相当前卫了。而最近比亚迪月销量已经突破50万辆了,年销量更是成功突破 427 万辆,超过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并非仅体现在产量上,在销量、市场渗透率、出海等多个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多的就不再赘述。

这一切是卷的成果,这一切也要付出卷的代价。

所有数据里似乎只有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比较乐观,在这一年里,新能源车不出意外地加速对燃油车的出清。前 11 个月燃油车(不包括增程和插混)零售销量同比下滑 15%,至约 1000 万辆,大约是 2011 年的水平。为了维持开工率,车企以价换量。年末 B 级轿车均价降到 16 万元,C 级 SUV 均价落入 30 万元。价格竞赛也严重压缩了整车厂、汽车供应链厂商的利润空间。

合资品牌是惨状最烈的,举个例子,2015 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净利润是 25.6 亿元,今年同期跌到 1 亿元。十年间,上汽大众净利润由150.3亿元降至8.6亿元,长安福特净利润由 88 亿元降至 18.2 亿元。

即使是看起来花团锦簇的自主品牌也面临巨大压力,在 2023 年、2024 年连续价格战下,长城欧拉、吉利领克和极氪等新能源品牌有销量、没利润,极氪 2024 年前三季度亏损近 50 亿元,最近纷纷选择品牌合并。

这两年不少车企出现产能闲置,中国的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从 2017 年的 61.8% 一路下滑至 2023 年的 47.5% ,经过花团锦簇的2024年后,自主品牌车企的产能利用率从 56.4% 上升到 60.4%,但算上合资品牌后,主流车企的产能利用率还在下降,从 58.4% 下降到 55.6% 。不少车企选择出售手中工厂,还有一连几个月的高温假,或者停薪留职。当然也有一部分车企吃到了红利,但利润不足,对于员工来说待遇反而不如以前。

这一切印证着经济学上的那句话“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如果柜台上的商品降价了,那么将没有人会因此收益。

 

价格战?全靠补贴吊命

如何走出这个内卷的怪圈?只有两个方法,倒牛奶和涨价。

高中历史课本上就记录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产能过剩导致的倒牛奶,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倒牛奶也有三种倒法,第一种是自己倒,属于企业的自发性行为,第二种拦路倒别人的牛奶,禁止恶性竞争,第三种是补贴性倒牛奶,企业过不下去了,政府来为你兜底。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出台农产品调控法案,先后拨付4300万美元用于收购黄油,最后反而导致黄油越生产越多。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倒牛奶”的政策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物价,但也有局限,一是民众得不到真正实惠,二是会沦为生产企业套补贴的工具。那么如何能合理的、有效的控制产能呢?只有成本调控。

实现成本调控只有两个手段,一是税,一个是产业补贴。过去的一年几乎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宽松的一年,2024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根据购车价格进行细化:购车价格在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车,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10%;购车价格在15万元至30万元之间的,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8%;购车价格在30万元以上的,补贴金额为购车价格的6%。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是对这些车企大力支持,蔚来危难之际,合肥地方政府充当白衣骑士,现在哪吒半死不活,据说南宁政府也要出手襄助。更不必提一个健康的车企,在产业扶持的背景下,能得到多少土地补贴、资金补贴。

本来计划是,车企拿到了补贴,形成一条产业链,解决更多就业,健康良性发展,但没想到,结果是抢市场份额的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血肉横飞。

所以产业补贴这条路,2025年将会越来越窄,政府也许会加大消费补贴的幅度。或许有心之人已经发现,在我们身边不少商超的电器、家具产品已经挂上了补贴的提示牌。

 

止卷,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2025年政策前瞻的重磅会议,不仅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还对明年政策发力重点方向做了进一步阐述和部署。

“内卷式”竞争首次在高层话语体系中出现。

“内卷状态,是一种虽然经济活动貌似在有条不紊进行,却没有相应质量、品质、内涵提档升级的‘空转’‘过密’的经济发展实质停滞状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是继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后,中央再次明确提出要求。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强调“行业自律”到“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反对“内卷式”竞争的态度更加鲜明,所规制的对象更加明晰。

那么2025年的脉络就已经很清晰了——“止卷”。而且最有可能的手段就在“税”上。

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逻辑闭环,首先是通过税收提高企业成本,来淘汰低效企业,从而减少市场恶性竞争推动涨价。同时,会通过消费补贴,定向补贴部分消费者。

由此可见,前几年靠着低成本勉强维持生存的企业,未来将会淘汰一大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4.6%,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并创近10年新低。

随着“止卷”到来,两极分化将会更加严重,靠着产业补贴信奉“薄利多销”的车企们会倒下几个呢?

手机活动更多>>

物业费或迎来“停收”?2025年新规发布后,未来将进行统一办理? 黑河市五大连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公告 vivo X200 Pro mini上手:mini和Pro体验独一份 职高之后的进阶之路:再上大专,重塑未来 竞争享界S9、蔚来ET7?沃尔沃ES90纯电轿车将于3月初发布 deepseek预测房价五年内下跌最大的三个城市有你家吗 日产计划2025年推出奇骏PHEV插混版,采用三菱技术 上汽MG打破常规,重新发布ES5,吹响转型号角 极狐汽车与蔚来能源合作深化,充电网络全面升级 捷达品牌未来20个月推多款新车,包括VA7、VS8以及5款新能源车 长期主义、量体裁衣、协同创新——三大法宝助力金旅客车构建中国客车出口新范式 比自动驾驶更抢戏,2025年智能座舱爆了? 汽车行业深度变革之际,一汽丰田连续保持正增长意味着什么? 长安马自达:内卷市场下的价值初心 长安马自达:内卷市场下的价值初心 呼声很高,汽车首购补贴能不能有? 他,因汽车人才工作,获评“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 10万元以下,这几款车值得买 到外滩看“岛屿”,从约翰·莫尔绘画奖走出来的80后艺术家 他是顶级网球赛事的穿线师,为小德费德勒拍子穿线,如今在沪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三小时搜索量猛增48%!沪上旅游企业着手策划赴台团队游新产品 2024中国游戏产业IP发展报告,文化强国战略与游戏产业发展 花江峡谷大桥,合龙!“地球裂缝”上的桥,实打实“横竖都是第一” 全球看春晚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序曲”美国专场活动在纽约举行 6.28万元 江铃新款羿驰05和易至EV3 PLUS上市 年销量突破50万辆 理想汽车凭什么? 携手一汽红旗,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香港首站正式动工 定位纯电中型车 比亚迪秦L EV申报图曝光 时隔八年,再续前缘:广汽华为合作打造新品牌加速落地 2024乘用车数据全出炉:总销量、自主、新能源都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