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活动 > 手机活动 > 未否认在合肥打造“东方狼堡” 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电动化转型小步快跑

未否认在合肥打造“东方狼堡” 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电动化转型小步快跑

发布时间:2024-08-24 09:37:56来源: 13041198719

近日,有媒体报道,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亦被称为“狼堡”)的大众汽车集团,正在中国安徽打造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在近期的调整中,大众汽车集团已经将在华纯电动车研发进一步整合至位于安徽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VCTC”),VCTC将成为“东方狼堡”。

8月22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并未否认“东方狼堡”一说。其称,VCTC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被赋予了更高的研发自主权。

“汽车新四化”产业研究者、北京知行韬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杨继刚认为,相对而言,在传统车企阵营中大众汽车集团是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行动最快以及变革决心最大的车企。其之所以将VCTC打造成为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是基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单一市场,有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熟的配套体系,能帮助其提高生产和研发效率。同时,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通过VCTC大众汽车集团还可以将中国经验快速复制到其欧洲市场,这对于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战略而言至关重要。

“嵌入到中国汽车生态系统中”

2024年7月,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时刻: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数据,当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50%,达到51.1%,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乘用车终端销售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超过燃油车,成为市场主流。

可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高,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然发生巨大变化。

2023年,全面转型新能源的比亚迪已取代一汽-大众登上年度“销冠”宝座。而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1~7月,比亚迪再次以170.03万辆的销量成绩超越一汽-大众,后者的销量为88.57万辆。此前亦长期位列中国汽车销量榜单前两位的上汽大众2024年1~7月的销量数据为59.91万辆,已与比亚迪拉开较大差距。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新的变局,作为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厂商之一,以传统燃油车为主的大众汽车集团不愿错失良机,欲小步快跑,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追赶上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水平。

“为了更好地把握中国市场的趋势,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持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部署。近年来,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建设先进的生产、研发和创新中心,旨在更好地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动能和创新实力推动发展,不断加强本土研发能力。VCTC是这一战略的核心。”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告诉记者,已于2024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的VCTC涵盖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职能,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华对接合资公司需求和合作伙伴的中心接口。

记者了解到,VCTC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将链接本地供应商生态系统,实现更优的成本效益。“VCTC作为大众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能够让我们与中国所有合作伙伴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包括与小鹏汽车、地平线以及中科创达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它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嵌入中国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中,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布局。”

据悉,VCTC正在开发大众汽车集团首个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汽车平台CMP。从2026年起,大众汽车集团将依托该平台,开发不少于4款面向紧凑级入门市场的电动车型。

此前,大众汽车集团的做法是在欧洲进行车型开发,再到中国市场销售。显然,这种反应链条长的模式已不再利于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当下,大众汽车集团希望通过本土开发以及与中国本土企业深度合作,通过技术整合完成降本,以保持成本竞争力以及产品竞争力。

“以前,在燃油车时代,对于两个在华合资企业——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大众汽车集团采用的模式是,在德国总部大本营进行产品研发,让合资企业直接用它的平台在中国生产汽车。在电动化转型的1.0时代,它也是这么做的。不过,后来大众汽车集团发现,这样的模式远离市场,规划的节奏和速度跟不上本土市场需求,使其两个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失速的局面。”浅觉深知咨询创始人、前罗兰贝格咨询项目经理陆盛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几番调整之下,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本土化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即不仅管理层上实现“本土化”,中国市场作为独立的业务单元可以自行决策,还引入了本土市场资源。“中国市场引领汽车产业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大众汽车集团希望运用中国市场的本土资源去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VCTC将使研发周期缩短30%

“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时间就是一切。”8月19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如是表示。这反映出大众汽车集团当下对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迫切心态。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在产品开发速度上占据优势。今年7月,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布的《全球汽车市场展望》报告显示,中国电动车厂商打破了汽车开发时长常规,相比传统的本土车企,将新品推出时间减半(从40个月缩短至20个月,有的甚至能达到18个月)。

艾睿铂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联席负责人及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戴加辉(Dr. Stephen Dy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品牌最值得外资借鉴的是新产品研发周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平均1.6年就能将新车推出上市,而非中国汽车品牌普遍需要5.4年。

“1.6年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传统车企一般都需要5年时间才会将新车推出上市。然而,对于传统车企而言,5年前的客户需求到今天肯定有变化,所以其瞄准的目标已经失效了。”戴加辉还表示,在推出新车型后,中国厂商通过OTA(远程下载技术)进行的更新是全球传统汽车制造商的20倍。根据艾睿铂方面提供的数据,从2023年3月至2024年2月,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的OTA次数共有40次,中国传统主机厂仅7次,全球传统主机厂仅2次。

这样的现状让大众汽车集团意识到必须加快产品研发节奏。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对记者表示,大众汽车集团正在谋求通过更好地运用本土创新力量,来更敏捷地响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同时,其将持续通过定制化产品快速响应市场趋势,进一步加速纯电动攻势。

而通过VCTC,大众汽车集团将开发部门和决策流程在合肥整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车型。记者获悉,VCTC在产品开发初期就将车辆和零部件的开发与采购进行整合。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方面告诉记者,凭借着更高的研发自主权,VCTC将使大众汽车集团能够利用中国市场的本土创新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刻洞察,更快速地作出反应。“VCTC将使大众汽车集团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周期缩短30%。”

在中国激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中,大众汽车集团已重新进行定位,其将2030愿景设置为“成为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汽车制造商”。同时,按照规划,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提供超过30款纯电动汽车。

“实际上,大众汽车集团把它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从以前要做中国汽车市场的老大,到未来要‘成为中国市场排名前三的汽车制造商’,我们看到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妥协。它从侧面承认了它在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中跟不上比亚迪、特斯拉等品牌的节奏。现阶段,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能否跟上中国市场的节奏,能不能在智能驾驶方面提供更好的体验,以及在供应链方面做到更高的性价比。”陆盛赟说道。

不过,陆盛赟同时也提到,相对于在中国市场上的其他外资企业,大众汽车集团比较看好中国市场,在华布局决心坚定,并且愿意进行更多的尝试,譬如与小鹏汽车进行技术合作,这将为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增加更多胜算。

手机活动更多>>

物业费或迎来“停收”?2025年新规发布后,未来将进行统一办理? 黑河市五大连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公告 vivo X200 Pro mini上手:mini和Pro体验独一份 职高之后的进阶之路:再上大专,重塑未来 竞争享界S9、蔚来ET7?沃尔沃ES90纯电轿车将于3月初发布 deepseek预测房价五年内下跌最大的三个城市有你家吗 日产计划2025年推出奇骏PHEV插混版,采用三菱技术 上汽MG打破常规,重新发布ES5,吹响转型号角 极狐汽车与蔚来能源合作深化,充电网络全面升级 捷达品牌未来20个月推多款新车,包括VA7、VS8以及5款新能源车 长期主义、量体裁衣、协同创新——三大法宝助力金旅客车构建中国客车出口新范式 比自动驾驶更抢戏,2025年智能座舱爆了? 汽车行业深度变革之际,一汽丰田连续保持正增长意味着什么? 长安马自达:内卷市场下的价值初心 长安马自达:内卷市场下的价值初心 呼声很高,汽车首购补贴能不能有? 他,因汽车人才工作,获评“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 10万元以下,这几款车值得买 到外滩看“岛屿”,从约翰·莫尔绘画奖走出来的80后艺术家 他是顶级网球赛事的穿线师,为小德费德勒拍子穿线,如今在沪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三小时搜索量猛增48%!沪上旅游企业着手策划赴台团队游新产品 2024中国游戏产业IP发展报告,文化强国战略与游戏产业发展 花江峡谷大桥,合龙!“地球裂缝”上的桥,实打实“横竖都是第一” 全球看春晚启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序曲”美国专场活动在纽约举行 6.28万元 江铃新款羿驰05和易至EV3 PLUS上市 年销量突破50万辆 理想汽车凭什么? 携手一汽红旗,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香港首站正式动工 定位纯电中型车 比亚迪秦L EV申报图曝光 时隔八年,再续前缘:广汽华为合作打造新品牌加速落地 2024乘用车数据全出炉:总销量、自主、新能源都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