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贵州萌娃瑶一瑶(本名杨亦瑶)登上央视舞台,化身“美食安利官”,用稚嫩的声音推荐家乡美食猪儿粑与折耳根。镜头前的她摆起pose从容大方,甚至因品尝酸味折耳根“失去表情管理”,却因真实可爱的反应被网友戏称为“四岁老艺术家的松弛感”。这场首秀不仅让观众看到童星与主流媒体的破圈互动,更引发对“网红儿童”现象的多维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
从山村到央视:一场“意外”的成名之路
瑶一瑶的走红始于2021年一段农村生活的短视频。当时仅1岁的她坐在石墩上咿呀学语,圆嘟嘟的脸庞和灵动的眼神瞬间俘获千万网友,表情包风靡全网。父母最初仅为记录成长,却意外造就了这位“国民闺女”。如今4岁的她已坐拥2000万粉丝,商业代言年收入超千万,甚至与奥运冠军张雨霏同框录节目,完成从素人到顶流的蜕变。
松弛感背后的真实底色
央视镜头下的瑶一瑶,展现了与同龄人迥异的“老成”与天真交织的特质:她能对着镜头自然摆拍,也会因酸味皱眉“破功”;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她用贵州方言奶声奶气地介绍美食,却不忘补充“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村”。这种未经雕琢的“野生感”,恰是网友追捧的核心——在滤镜遍地的网红生态中,她呈现了乡村孩童最本真的生命力:追鸡撵狗、泥地里打滚、与小黄狗“汤圆”对话的日常,构成了她独特的“人设”吸引力。
争议与反思:被凝视的童年何去何从?
光环之下,争议随之而来。4岁仍未入园的瑶一瑶,被质疑沦为父母的“赚钱工具”。其父母解释称因安全顾虑与教育规划暂缓入学,并聘请家教进行早教,计划5岁转入私立学校。央视曾点评“晒娃赚流量”现象,呼吁保护儿童自然成长。而瑶一瑶的案例恰成镜像:她的松弛感源自未被规训的乡村生活,但商业化的裹挟也让公众担忧——当流量需求与童真天性产生冲突时,这份“松弛”能否持久?
或许,瑶一瑶的央视之旅不仅是一场萌娃秀,更是一面折射时代的棱镜:人们既渴望在成人世界中窥见未经修饰的童真,又难以回避流量经济对纯真童年的侵蚀。正如网友所言:“她的松弛感,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